这里有最新的公司动态,这里有最新的网站设计、移动端设计、网页相关内容与你分享!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夏可 于培轩)清晨散步时,冷风吹来,我感觉胸闷;晚上一转身,膝盖就疼得我不禁皱起眉头;社区里,老年人经常咳嗽,甚至出现肺部感染。随着近期气温“断崖式”下降,这些熟悉的场景却成了很多老年人的“烦恼”。低温不仅带来“冷感”,还会默默增加心脑血管、呼吸道、关节的健康风险,甚至预示着紧急情况。秋冬季节气温下降,老年人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提出保护建议。 10月28日,医护人员在嘉兴市南湖区七星街道相城社区公共空地为一名老人测量血压。新华社记者 徐宇 摄o:血管“怕冷”“保护心脏”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气温急剧下降,因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急诊入院的患者明显增加。心为何惧怕“时代变迁”? “随着天气变冷,为了减少热量散失,身体表面的血管会受到干扰,导致血压升高,心脏‘水泵’的阻力加大,血流量增加,从而加重负担。”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周莉说,冷风刺激还会刺激交感神经,加快心跳,增加心肌本身的耗氧量。另外,寒冷天气下血液比较粘稠,容易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专家表示,寒冷季节,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当经历温度变化时,他们必须让自己的身体适应。例如,早上起床后,在床上活动一下手脚,坐一会儿,然后起身。随着天气转凉,冠心病患者可以从室外运动改为室内运动,或者在气温升高的早晨进行运动。另外,建议天气寒冷时不要喝烈性酒或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取暖’误区会增加心脏负担。”周莉介绍,冠心病患者应采用科学方法保护自己,保持愉快心情,按时、规律服药。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流感季节的疫苗接种是一道“硬防线”。秋天和冬天是流感高峰季节。它传染性极强,不仅会引起高烧、咳嗽、全身酸痛,严重时还会导致肺炎、心肌炎等危险并发症。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在我国,大多数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流感很容易诱发和加重慢性疾病的症状,并且很容易导致肺炎、心肌炎、支气管哮喘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10月18日,穿着夹克的行人走在北京街头。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副所长张祝家子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后果的最有效方法。我们的并发症。抗生素不能预防或治疗流感,一些抗病毒药物只能部分缓解症状。张祝家子说:“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常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感染后患重病和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病情严重程度与感染和住院率有关。”很多人关心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能否接种流感疫苗。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研究所专家表示,在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无需接种其他秋季疫苗,就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注重精准“护骨”。炎症反应更加“敏感”。作为关节的保护组织,卡夫莱什的弹性不足会导致关节的损伤。关节稳定性较差,在日常活动中更容易受伤。对于已有骨关节炎的人来说,寒冷刺激会直接加重滑膜炎症,使疼痛和炎症症状更加严重。减少秋冬季骨科疾病的发生,应做好“精准护骨”。 “保暖并不是包裹得越厚,而是重点保护腰部、膝盖、颈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林建豪说,比如膝关节缺乏丰富的肌肉和脂肪覆盖,是人体最容易感冒的部位之一。成年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膝。它们不应该太松而无法保暖,也不能太紧而压迫血管。同时,要科学锻炼,坚持“热身足够”、“强度适中”。出门前,可以在家做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对肌肉和关节进行“热身”,预防疾病的发生。突然运动引起的拉伤。专家建议,老年人应多吃牛奶、豆制品等高钙、高蛋白食物,并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增加吸收。 Copyright © 2024-2026 17爆料最新视频-17爆料网-17Cc独家爆料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32623652号-1